歡迎您來到且蘭黃平網站!
  • 正在加載數據...
  • 會員登錄
  • RSS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 會員中心|退出登錄
  • 資金余額:{balances} 元
  • 可用{pointName}:{point} {pointUnit}
  • 經驗積分:{experience} 分
  • 待閱短信:{message} 條
  • 待簽文章:{signinArticle} 篇
  • 登錄次數:{loginCount} 次
關閉

且蘭黃平歡迎你!

  • 登錄
沒有帳號?點此注冊 忘記密碼?
新聞 政務 部門 鄉鎮 外媒 圖客 要聞 作品 圖庫 民生 通告 安居 法治 文化 文藝 攝影 書畫
旅游 動態 景點 民俗 指南 音視 電視 專輯 音樂 招商 動態 項目 環境 其它 專題 部門 刊物
投稿熱線:0855-2469610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聯系QQ:357486912 聯系我們
  • 網站首頁
  • 走進黃平
    • 黃平縣情
    • 黃平百科
    • 歷史文化
    • 經濟建設
    • 黃平企業
    • 黃平教育
    • 黃平編辦
      • 工作動態
        • 通知公告
        • 編辦要聞
        • 視頻資訊
        • 圖片新聞
      • 編制管理
      • 事業單位登記
      • 監督檢查
      • 工作流程
      • 政策法規
      • 編制常識
      • 自身建設
    • 黃平民生
      • 民生首頁
      • 工作信息
      • 補貼補助公示
      • 工程建設公示
      • 政策法規
    • 黃平科技
      • 科技資訊
      • 黃平科技
        • 科技動態
        • 科技項目
        • 科技視訊
        • 圖說科技
        • 本局公告
        • 局長致辭
        • 領導簡介
        • 機構設置
        • 機構職能
      • 政策法規
      • 科普知識
        • 科普熱點
        • 現代中藥
        • 防震減災
      • 知識產權
        • 產權知識
        • 申辦流程
      • 供求信息
      • 黨建專題
      • 聯系我們
    • 黃平司法
      • 工作動態
        • 司法要聞
      • 圖片新聞
      • 信息公開
        • 聯系我們
        • 機構職能
        • 政務公開
      • 基層工作
        • 人民調解
        • 安置幫教
      • 社區矯正
      • 隊伍建設
        • 黨建工作
        • 理論學習
      • 法制宣傳
        • 普法動態
        • 法律法規
      • 法律服務
        • 法援機構
        • 公證律師
        • 案例薈萃
        • 法律咨詢
      • 司法在線
  • 新聞中心
    • 時事新聞
    • 政務要聞
    • 部門動態
    • 鄉鎮直播
    • 圖片新聞
    • 媒體聚焦
    • 一周視訊
    • 數字報刊
  • 政務公開
    • 通知公告
    • 政策文件
    • 機構職能
    • 領導調研
    • 黃平安居保障
      • 工程建設信息
      • 分配信息
      • 政策法規
  • 招商引資
    • 招商動態
  • 文化旅游
    • 旅游動態
  • 文苑薈萃
    • 文學欣賞
    • 音樂在線
    • 攝影作品
    • 書畫藝術
    • 視頻專輯
    • 電子書刊
  • 專題報導
    • 交通安全
      • 安全生產
      • 交通安全
    • 文明創建
      • 創建工作
        • 創建活動
        • 工作簡報
      • 圖說創建
      • 工作布署
      • 創建亮點
      • 視頻播報
      • 領導講話
      • 專項整治
      • 監督舉報
      • 志愿服務
    • 兩會報道
      • 兩會新聞
      • 上屆兩會
        • 代表委員風采
    • 干部下基層
    • 兩違清理
      • 活動動態
      • 政策文件
      • 領導講話
      • 城鎮規劃
    • 農機信息
    • 黨代會專題
      • 黨代會快訊
      • 大會文件
      • 代表風采
      • 圖說會議
   
您現在的位置:且蘭黃平 >> 走進黃平 >> 歷史文化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人人網 更多


黃平塕嘎箽:洗滌心靈的河谷

作者:吳安明(紫夏)/圖文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5年06月15日 點擊數:

圖:黃琴瀑布

前日經黃琴,走新路到平寨去,過一個盤山處,濤哥說,這盤山的對岸就是塕嘎箽了,還介紹說那里景觀不錯,有雙瀑布自崖而下,蔚為壯觀。又有三潮泉眼,日三漲三跌,人稱異泉。當然此次因有公務,不能前往,只有擇日而往了。

 

就在昨日,周末假日,眼觀細雨薄霧,雖說天不是很通透,則也當是個拍攝瀑布的好天氣。我和吳繼和、吳濤及龍燁就這樣邀約前行了。塕嘎箽,從偏城南行,過楊柳塘,到施秉縣的雙井鎮黃琴村,再南行五公里處,也便是塕嘎箽了。這里是施秉和黃平縣的南端交界處。北面的施秉縣,鄉村道是水泥硬化路,路比較窄。光禿禿的山體,全是石頭和草甸,有成群的牛群在啃食野草。南面的黃平,公路是泥清路,路比較寬,標準的鄉村公路。山體蔥蔥郁郁,有高大的樅木,野雞林中飛怒。雖然僅一小河之隔,卻似兩個不同的世界。

圖:黃琴瀑布群

這是一條不大的溪溝,急流漭然,亂石磷磷、路窄崖高。看兩山峽谷,重巒疊嶂。猛回頭,一石橋南北凌空,把兩山間緊握在一起,給山里人帶來了方便。這石橋一半虛掩著,另一半則如月如鉤,這真是:“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橋叫李家橋,興橋的時間無法考證。從工藝及外觀來看,至少興于清代。我試圖尋找它的興建時間,除了橋頭一小土地廟外,沒有碑文。南橋上有新建碑文兩通,立于2012年,只有李氏族人之名若干,沒有更多的說明。這些李氏族人來自于新州、馬號、革夷、城溪、翁山、臺江、旁海、王坳、里長、舊州、仰朵、雙井等地,他們全是苗族。據李氏族人說,他們的入黔先祖是李真。李真與李楨可能是同一個人。李楨,祖籍山東兗州府泗水縣夏箭村,系明太祖朱元璋之妹夫,為隴西王,生子李文忠,因剿苗獠于烏允而有功,旋后入(甌)閩削除余寇,進討薊北,屢奏捷功,而敕封曹國公,卒年四十有六,追封岐陽王,皇敕免死牌(鐵卷)“以報爾功”(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制命),爵位世襲。其四世祖李德,欽命同往貴州剿苗有功,贈武略將軍管軍副千戶。命李德之子李不忙、李貴襲武略將軍,入黃平舊州守御。又據《黃平縣明清人物》載,李偵之后李占春,字少白,號樸莊道人,明朝貴州黃平人。其父系衛指揮,官至副總兵。占春系將門之后,卻好文喜客,豪邁不群。明熹宗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以選貢歷云南通判。才識為上官倚重,然落落不得志。明朝滅亡后,隱居,撰《黃平州志》,有藻鑒人倫之際。詩作頗多,存之甚少,《黔詩紀略》錄其詩四首。李偵、李占春是否這些苗族李氏族人的先輩,不得而知(待考)。

橋頭有幾塊大石頭,自己倍感稀奇,仔細瞧瞧,原來大石頭里呈現出很多的生物紋路來。我曾到施秉的甕哨考察過,知道這些都是古生物化石。這些都是三葉蟲科化石及棘皮類動物化石,屬早奧陶紀晚期三葉蟲科大殼蟲屬的光大殼蟲和興仁大殼蟲。此外,在該地層中還發現了最早的直角石化石(頭足類動物,屬直體鸚鵡螺。奧陶紀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距今5億年至4.4億年,持續約6000萬年。這些化石的呈現,證明該地區在早、中奧陶紀時期均為海相地層。

北山下有一泉流,四季不涸。龍燁是離此不遠的山凱村人,童年時隨友人至此游玩過,知道這里有“三潮泉”。泉水叮咚作響,尋聲而去,果然有一鴻清泉涌出。志載:“左右眾山伸延,如手摟物,泉伏其間”。泉眼在在一條小溝邊,大如腿腳,深不可測。我們去時,正值泉涌之時,用手掬而飲之,清涼甘甜。這水確實與小溝水溫度相差甚遠。據介紹,此泉一日漲縮三次,早上一般6至9點,中午12點至下午3點,下午6點至晚上9點,流量可沖動水碾,無論是澇月旱年,四季皆然,當地人稱為“日冒三井”,又叫“三潮泉”。大凡奇觀異景,往往都伴隨著傳奇的故事。關于三潮泉的故事,我是在離此不遠的雙井平寨村聽說的。話說,從前,清水江里住著一個老龍王,它有三個兒子。這些龍子成天四處游蕩。有時還跑到村子里去游方場地,與苗家姑娘游方(談戀愛)來。一天,龍王的小兒子去翁板游方,見到大石山阻隔水道,極不不方便通行。百姓知道他是龍王的兒子,推倒這山石不在話下。便對他說,你不如把這石山推倒,你方便上來游方,我們也方便種地嘛。小龍子是個樂善好施之人,回龍宮之后,與兩個哥哥協商,大家點頭稱是。一天晚上,三兄弟拿著趕山棒就去趕山,高大的山石紛紛跌入河谷之中,誰知,一塊大石落到了土地神的房子上,壓傷了土地神。土地神發怒,狀子傳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傳詣,派天兵天將將三兄弟捉住,并用一塊大石壓住。后來,土地神又覺得這種懲罰過重,就派螃蟹到三兄弟的旁邊挖掘了一個孔洞,讓兄弟輪流翻身。每翻身一次,泉水就從里面流出來,“三潮泉”由此誕生。故事離奇怪誕,其實它是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

三潮泉北面是塕嘎箽水電站,水電站,1968年始建,裝機500千瓦。1980年1月投入使用。1986年改建,裝機500千瓦,年均供電191萬度。主供谷隴鎮村民用電。高水頭發電站。電站的右邊,是飛水巖觀瀑。這是一個四跌瀑布,自上而下,珠浪沫飛。前安徽泗州直肄州牧賀緒蕃到此瀑后作《飛水巖觀瀑并敘》詩文加以贊美。賀緒蕃 (1830-1911),字幼臣,晚號息廬,清朝貴州黃平縣坪寨村(今施秉縣)人。咸豐諸生,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起,歷任安徽蒙城知縣、泗州知州,后因忤上官罷官歸。先客居金陵,筑"不波舫齋"與鐘山相對,致力詩古文詞,與江南名士唱和,與鄭珍、莫友芝友善。晚年為鎮遠秀山書院、八寨龍泉書院、平越墨香書院主講,創辦平越高等小學,主纂《平越州志》,著《石波舫詩抄》、《吹夢詞》、《蒙城記略》、《續通鑒綱目》。工書法,擅篆隸等。七旬以外所書楹聯尤為士林寶貴。

圖:塕嘎箽飛水巖

他在敘文中說,“距余居十里曰李家橋,其西有瀑布,飛空數百丈而下,如銀濤雪練,為景絕奇,土人名之曰飛水巖。以僻在夷,徼游者鮮。知而溪路幽險,雖相距至至近,如余亦未嘗往游,光緒乙未(公元1895年)六月,炎暑蒸溽,亟思逭避,乃攜子侄童仆輩持桿而往。日中抵巖下,且釣且觀,目眩心搖,久則微寒侵人,衣襟皆潤,凜乎其不可留也。歸涂賦此以紀游。”詩文曰:“龍湫有瀑布,勝甲東南國。匡廬開先寺,此景亦殊特。昔游遺雁巖,至今若負惹。廬山屐所經,奇勝饜胸臆。蠻荒秘名鏡,乃在吾居側。怯來避炎威,釣循溪西北。耳駭奔雷聲,目搖匹練色。騰空忽飄蕩,霏霧滿屴崱。飛流下千丈,直濤空潭黑。噴薄濕襟裙,可望不可即。人間大熱惱,到此總蘇息。何期鄉里面勝,遲暮求方得。惜哉無好事,文字揚幽仄。倘與名區角,定可齊鑣勒。古來賢在野,迂合每差忒。山水特區區,顯晦何能測。”

作為古代仕大夫,能在避居鄉野之時,縱情于山水之間,尋找一幽靜處,聽鳥鳴、聞水聲、不爭朝夕,閑話品茶。享受自然山水之樂,倍覺身心愉悅,神清氣爽。唯愿時光永駐,歲月靜好。

圖:塕嘎箽飛水巖

在塕嘎箽水電站左側,有一條小河從西南面而來。兩岸山高谷深,有竹林鑲嵌其間。因為則下雨,流水混濁,不知深淺。吳濤說,沿河上去不遠,也就是雙飛水了。既然到了這里,何不尋徑而去?幸得岸藏小徑,跌跌撞撞,我們逆流而上。

圖:塕嘎箽三潮泉涌水的時候

林很深,各種植物也長得茂盛。崖壁之上,乳石高懸,藤蘿漫布。一種藍色的鳥飛竄河澗。一只竹鼠見到了我,迅速鳧水,跨越混水消失在對岸邊去了。

轉過一個灣水,“路”消失了,前面是洪水濤濤,水面如沸滾水,再也不敢前行。抬頭張望,如銀的瀑布直搗谷底。這真是“萬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五疊六疊勢益高,一落千丈聲怒號。”這樣的壯觀這場景,平生確實沒有見過。拿起相機,頻頻舉過頭頂,咔嚓幾聲,希望這壯麗的場景定格。然而,事與愿違,相機卻沒電了。萬不得已,只好拿出像素很低的手機應付。回到家在電腦上打開一看,我才知道自己已照了八百多張了。

圖:塕嘎箽化石

這是在河谷,我們試圖找一處高地對瀑布進行拍攝。作為攝影愛好者,要想與瀑布零距離,必須走“荊棘之路”。我們返回公路繼續上行,希望能找到一處可拍此景的地方。鄉人路過,問及道路,鄉人搖頭。我們只有帶著遺憾,離開了塕嘎箽河谷。

塕嘎箽,生態很原始和完整。就連我這個山里面的孩子,有些植物也未曾見過。可以說,這是一塊純凈世界。如果你喜歡拍照,這里也是非常難得的“秀場”,瀑布、溪澗、奇石、橋梁、泉水、竹園、鳥獸、異果……有太多可拍的沖動。她會讓你平時背負著沉重的心徹底洗滌。

圖:塕嘎箽建于清代的李家橋

 

 

感動 同情 無聊 憤怒 搞笑 難過 高興 路過
【字體: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評論】
  • 上一篇:憂傷的巖英安瀾橋
  • 下一篇:潕陽河苗族過端午節的習俗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內容
我要留言 | 友情鏈接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0- 20122012 www.xicrso.tw All Rights Reserved 且蘭黃平 版權所有
黃平縣委宣傳部 主辦 郵編:556100  電話:0855-2469610 傳真:0855-2432621
Email:[email protected]    聯系QQ:1693286265 請給我留言 357486912 請給我留言   黔ICP備18006502號

深圳大型六合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