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貴州黃平縣舊州鎮川心堡鄉友和在家的有識之士自發組織編寫反映本村古今社會發展的村志,通過3年的精心編纂,數易其稿,最近與讀者見面。《川心堡村志》的出版發行,填補了黃平縣歷史以來村志編纂工作的空白。
川心堡村是舊州鎮一個魚米之鄉,更有名的才子村。歷史以來,這里地靈人杰,人才濟濟,無論在勞動技能上的群眾,還是離鄉在外謀職的行武政員,都甲于他郡。僅新中國成立以來,這個人口只有1000余人的村寨,在外從事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士就達200多人。雖然他們身處異地,但卻時時情系鄉梓,時刻都在關心家鄉的經濟社會建設,為川心堡村的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為了把本村歷史以來,特別是全村在改革開放以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記入史冊,充分發揮承前啟后、資政育人作用,2012年2月8日,在川心堡村鄉友、現任黃平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王銳崛的提議下,由原任黃平民族中學校長張家榮任主編,共14人組成的《川心堡村志》編寫組,從當年3月開始啟動編纂工作以來,先后到各級檔案、政府等部門查閱了大量資料,搜集了許多關于川心堡村的歷史文獻,使村志的編纂工作得到順利開展。在編寫完成初稿后,他們又從不同層面和行業上征求編纂意見,通過數易其稿,使這部上自明朝、下至2013年,涵蓋川心堡村近600年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內容的中國最基層的“官書”于2015年4月初與世人見面。《川心堡村志》共設大事記、概述、沿革建制、人口家庭、農業、工商、文學藝術、民風民俗、傳說、人物等13章65節,插入反映村里的新舊圖片100余幅,通過圖文并茂的翻閱形式,使志書具有突出的現代性、科學性、可讀性和存史資治功能。
圖為反映歷史階段的村情圖片
圖為剛剛問世的《川心堡村
圖為記入村志史冊的榮譽勛章
圖為錄入村志中的鄉友書畫作品